7*24小时客服热线:

15 123456 178
首页
数字钱包
USDT承兑
移民项目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中国加密货币分析:2025年加密货币格局指南

中国加密货币分析:2025年加密货币格局指南

发布时间:2025-10-16    点击数:

前言

自十多年前中国首次涉足加密货币领域以来,中国的加密货币格局已发生显著的变化。从比特币早期的挖矿主导地位,到 2021 年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最终几乎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中国大陆对加密货币的立场几乎涵盖了整个领域:从拥抱该行业到彻底清除。


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在大陆禁止了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与此同时,作为拥有独立法律体系的特别行政区,香港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为数字资产建立了受监管的框架。一些分析师认为,香港的发展可能为未来中国大陆的政策提供参考。


截至 2025 年,根据中国大陆法律,政府继续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然而,监管姿态的微妙变化和香港的发展显示出中央政府的立场可能有所软化。

中国加密货币分析:2025年加密货币格局指南(1)

中国加密货币背景

中国是加密货币的早期采用者,特别是在比特币挖矿领域。2013 年是中国挖矿的一个转折点,因为比特币开始受到全国媒体的关注。这催生了该领域多家公司的成立,包括矿工本身和 ASIC 挖矿硬件制造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最大的 ASIC 挖矿硬件制造商比特大陆就是在此期间成立的。该国的许多挖矿运营商也转移到了电力更便宜的地区,以进一步优化运营。比特币挖矿在早期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导致中国在比特币算力占比中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在 2017-2020 年期间其算力占比最高达到 60-75%。



中国加密货币分析:2025年加密货币格局指南(2)


2019 年至 2021 年中国在比特币挖矿领域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


在这六七年间,中国的加密货币热潮也催生了包括火币、OKX(原 OKCoin)和币安在内的多家交易所的成立,这些交易所最终发展成为行业巨头。事实上,币安至今仍保持着中心化交易所的领先地位,占据着约 35% 的现货交易量和 50% 的衍生品交易量。


火币、OKX 和币安均于 2013 年至 2017 年期间在中国大陆成立,但在 2017 年监管打击后迁至海外,继续以全球交易所的身份运营。随着 2021 年的到来,监管环境逐渐收紧,首先针对的是比特币挖矿业务,随后又扩展到买卖、服务和交易。尽管实施了严格的禁令,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依然存在,因为矿商和交易所将其业务转移到邻近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中国加密货币禁令

中国加密货币行业遭受的第一次打击发生在 2013 年 12 月,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禁止金融机构处理比特币,将其视为商品而非货币。

在 2017 年首次代币发行 (ICO) 热潮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六个政府部门发布了禁止 ICO 和代币融资活动的禁令,并要求所有国内中心化交易所停止运营。


2021 年,监管力度进一步升级,在最初的监管基础上,2021 年 5 月,金融机构和支付公司被禁止提供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服务。2021 年 6 月,内蒙古、新疆和四川等主要挖矿中心出台了一项打击比特币挖矿活动的措施,理由是电力消耗对环境造成影响。此次打击导致中国大型比特币挖矿公司大批迁往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邻国,这些国家目前占据了全球算力的很大份额。


最沉重的打击发生在 2021 年 9 月,当时中国最权威的监管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联合声明,正式禁止所有加密货币交易,包括加密货币对法币和加密货币之间的交易,无论使用何种平台。这项禁令实际上宣布所有加密货币交易均为非法,这是迄今为止最严厉的禁令。

尽管对涉及加密货币的交易和服务有所限制,但个人持有加密货币并不明确违法。

稳定币

2025 年,美国通过《稳定币法案》(GENIUS Act)建立了全面的稳定币监管框架,该法案于 7 月由特朗普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这项立法标志着稳定币发行和使用监管的清晰化和监督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尤其是在其发行和抵押品要求方面。《稳定币法案》将稳定币的发行限制在受保险的存款机构和经批准的金融机构,确保所有发行的稳定币均由优质流动资产(例如现金、美国国债和其他低风险证券)以 1:1 的比例支持。该法案还规定了严格的透明度、反洗钱(AML)和消费者保护要求。通过建立可预测的标准和增强信任,该立法促进了稳定币的更广泛采用,进一步巩固了美元在全球数字支付和结算中的主导地位,并加强了美元作为首选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中国加密货币分析:2025年加密货币格局指南(3)


人民币占全球支付份额的 2.88%


面对美元主导地位的增强,中国加大了在稳定币领域的投入,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目前仅占全球支付总额的约 2.9%。中国的主要工作重点仍然是推广其央行数字货币(CBDC)——数字人民币(e-CNY),旨在增强货币主权,减少对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的依赖。


此举与其自 2021 年以来对加密货币的严厉立场有所不同,可能预示着中国强硬的反加密货币立场有所软化。尽管中国大陆对加密货币相关活动仍维持广泛禁令,但香港在其自身监管机构(香港金管局和香港证监会)的监管下,一直在进行可控的创新。一些评论人士认为,香港不断发展的监管制度可以作为中央政府政策制定者的试验场。2025 年 8 月,香港金管局在香港实施了《稳定币条例》,为稳定币发行者建立了发牌制度。

香港

随着稳定币领域的最新发展,香港已成为大中华地区加密货币创新的领先中心,其基础是全面的稳定币监管框架和日益增长的机构兴趣。


2025 年 8 月,香港金管局根据《稳定币条例》推出了稳定币发行者的发牌制度,对资本充足率、储备资产隔离和反洗钱管控措施制定了严格的要求,同时允许持牌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发行用于零售和批发用途的美元和资产支持的代币。这一监管明确性吸引了包括埃里克·特朗普(Eric Trump)在内的知名倡导者,他与香港立法者和行业论坛互动,支持加密货币创业,这表明他们对香港的法律确定性及其作为东西方桥梁的作用充满信心。


观察人士认为,中央政府对香港蓬勃发展的加密生态系统的态度是战略性的,而非宽松的,实际上是将特别行政区(SAR)作为数字资产整合的受控试验场。通过允许香港率先推出稳定币框架并试点跨境结算项目,中央政府方面可以在考虑内地更广泛采用之前监控风险和收益。一些分析人士称之为“沙盒模型”,它使中国当局能够观察运营弹性、合规挑战和市场动态,并可能为未来关于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和数字人民币互操作性的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保持其在内地的严格加密货币禁令。

结论

202 年中国大陆与加密货币的关系乍一看似乎有些矛盾:坚决禁止境内使用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但又愿意谨慎观察和学习香港正在进行的受控数字资产实验。


尽管中央政府方面仍致力于将数字人民币作为其金融创新和货币影响力的主要载体,但在香港建立受监管的稳定币生态系统,表明其已认识到加密货币在全球金融中日益增长的作用。这种双轨制模式使中国大陆能够在保持严格的国内监管的同时,仍然能够监测(并在某些方面受益于)国际发展,尤其是在美国通过全面的稳定币监管巩固其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对于投资者、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来说,信息很明确:尽管中国大陆仍对开放加密货币市场保持封闭,但香港正在崛起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枢纽,可能塑造该地区数字资产的未来。这最终是否会导致中央政府进一步软化其立场,将取决于其在国家控制、经济机遇和全球竞争之间取得的平衡。

关键词Tags: 加密货币  
最新文章